通知中心

因公出国(境)公示  2018年8号

 

根据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屈乐乐副教授所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于结构化压缩感知的穿墙雷达成像技术研究(61671310)”科研项目的需要,并为加强在超宽带穿透性雷达成像技术和机载天线隐身技术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应第40届电磁学研究进展研讨会大会主席的邀请,我校该项目组成员孙延鹏教授、屈乐乐副教授拟于2018年7月31日-8月5日赴日本参加第40届电磁学研究进展研讨会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电磁学研究进展研讨会(PIERS)每年召开一次,从1989年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第一届会议,到目前已经举办了39届,是全球电磁学及其工程应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会议。第40届电磁学研究进展研讨会将于2018年8月1-4日在日本富士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本届电磁学研究进展研讨会为从事电磁学及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国际交流和学习平台。会议所涉及的频谱范围包括静力学、射频、微波和光子学。会议主题包括电磁波的辐射、传播、衍射、散射、制导、谐振、功率、能量和工程应用等方面。会议将设5个分主题:(1)计算电磁学,电磁兼容,散射和电磁理论;(2)超材料,等离子体和复杂媒质;(3)光学和光子学;(4)天线和微波技术;(5)遥感,逆问题,成像,雷达感知。会议形式将包括学术交流、特邀报告和分组报告等。

此次代表团参会主要任务如下:

1. 就穿透性雷达成像技术进行交流与研讨,具体涉及的内容包括:基于稀疏观测的穿墙雷达高分辨率成像技术,逆散射成像技术,基于微多普勒雷达的生命信号检测技术。

2. 就机载天线的隐身和防护技术进行交流与研讨,具体涉及的内容包括:隐身吸波材料对天线的传播特性和辐射性能的影响,机载天线优化布局技术。

3. 在大会上就录用的3篇学术论文进行宣读及交流。孙延鹏教授在大会上宣读1篇学术论文,论文题目为“机载通信天线的防护和隐身”,屈乐乐副教授在大会上宣读2篇学术论文,论文题目分别为“基于压缩感知的穿墙雷达衍射层析成像算法”和“基于复连续基追踪的多普勒雷达生命信号检测”。

2016年经屈乐乐副教授申请“基于结构化压缩感知的穿墙雷达成像技术研究”项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屈乐乐副教授及其团队对基于稀疏观测的超宽带穿透性雷达成像技术开展了系统、深入、广泛的研究,在穿墙雷达和探地雷达成像技术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了数篇高质量论文。孙延鹏教授现为能源与环境学院直属党支支部书记兼副院长,长期从事航空电子信息系统和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在其主持的国家航空科学基金项目和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孙延鹏教授及其团队在机载设备电磁兼容设计研究领域开展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在国内外期刊及学术会议发表了数篇高质量论文。参加本次会议,有利于项目组在穿透性雷达成像领域和机载天线隐身设计领域开展更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对于提高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科研水平和推动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

根据大会日程,包括到达、交流与研讨、返程共6天,本次会议日程安排了4天,再加上往返行程2天,故需要6天时间。望领导予以理解并准予前往。

孙延鹏教授、屈乐乐副教授在大会上,用英语进行宣读与交流,所以不需要英语翻译随行。访问期间的一切费用由屈乐乐副教授主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671310)的国际合作和交流费用支付其中国际旅费及住宿费约2万元,伙食公杂费约1.07万元,其他费用约1.1万元,合计4.17万元。本次出访任务已列入我校2018年因公临时出国计划,且未携配偶和子女出访。

按照省外办有关最新管理规定,现就此出国计划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8年4月10日至4月16日。如有异议,可在公示期内与外事处联系。

电话:88929539,邮箱:panqibo@sau.edu.cn